查看原文
其他

王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与雄安新区规划的比较与启示

王凯 中国城市规划 2022-04-24

本文来源:规划中国(ID:guihuazhongguo)

导读

8月26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大会在上海召开。本文为王凯院长在会上作的主题报告全文,报告首先对党的十九大以来的新理念进行解读,接下来对从雄安新区到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规划过程中新理念的落实情况进行比较,最后提出对未来的展望。


本文字数:3635字

阅读时间:11分钟

 


 

王  凯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1

新时代和新理念


十九大以来,国家发展有了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发展进入了全新开放、转型创新、人文魅力、人本共享、区域协同的时代,“绿色”“创新”“质量”“美丽”“文化”“健康”“安全”……成为了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等会议的热词。



2020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新要求与新指示。他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局面正在形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一年多以来,三省一市和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工作抓得紧,有不少亮点。一是对党中央战略意图领会到位,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放在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全局中进行统筹谋划,扣紧了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战略定位。二是创新方式方法,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进行突破,以点带面加快一体化进程。三是战略实施成果已经显现,规划政策体系“四梁八柱”初步构建,多层次工作机制发挥实效。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要更好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必须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习总书记指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同时提出了七点要求:一是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大科技攻关力度,三是提升长三角城市发展质量,四是增强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五是推动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六是夯实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基础,七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在我国新的历史方位下,构建国家战略规划涵盖5个关键词。


关键词1

生态绿色


生态绿色,从利用自然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生态基底,发挥生态系统功能。激活生态空间价值,在绿色中生活、在风景中创新。



关键词2

创新驱动


创新驱动,从全球生产网络到全球创新网络。创新集群区域成为全球最具爆发力的竞争前沿地,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成为了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全球创新集群区域与潜力区域分布图

资料来源:全球创新指数(GII)2019年报告


全球主要城市的GII创新指数-人均GDP的关系

资料来源:全球创新指数(GII)2019年报告


关键词3

文化引领


文化引领,从消极保护到积极传承、利用和弘扬。发挥涵盖民间艺术、传媒、设计、电影、美食、文学、音乐等七个主题的全球创意城市形成的创意产业对经济和社会的推动作用。通过文化主题路、文旅融合圈等形式实现历史遗迹的保护与地方文化的弘扬相结合。此外,打造如成都、杭州、景德镇等网红城市,立足底蕴,进行现代演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182个入选城市


关键词4

品质生活


品质生活,从经济增长到人类幸福。“幸福、宜居、可持续”逐渐成为全球城市新风尚,出现了一批经济体量不大、但以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而闻名的世界城市,环境景观、公共空间塑造、便捷出行、人文氛围、住房和服务保障、社区营建等成为了关注的重点。


世界主要城市宜居品质-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关系

数据来源:美世咨询(Mercer)2019年全球城市宜居指数、世界银行城镇人口数据


关键词5

韧性安全


韧性安全,从被动应对到安全健康可持续。韧性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在提高抵御风险能力的同时,全面增强城市系统的适应性和创新性。韧性城市能够应对地质灾害、气候灾害、公共卫生安全、社会异常事件等多个领域威胁。北京,则是国内首个将“韧性城市”纳入总规的城市。


洛克菲勒基金会“全球100个韧性城市”计划



2

从雄安新区到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
共同的价值观


01

国家对三大城市群发展的不同要求


国家对三大城市群发展提出了不同要求,京津冀协同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强调疏解;粤港澳合作强调共赢;长三角一体化需要质量、效率、动力的内在变革,强调一体化。需要指出的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和雄安新区承担着不同的战略意义,但拥有共同的发展理念,采取了不同的实现路径。两者都强调生态绿色、创新驱动、文化引领、品质生活、韧性安全。


02

雄安新区规划中的新理念落实


雄安新区规划承担着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战略意义,形成了京津冀“中心-外围”结构,是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作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雄安新区将在本世纪中叶建设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典范城市”。


雄安新区在规划过程中,统筹城水林田淀系统治理,淀泊为底、林网骨架,落实生态绿色理念。达到蓝绿空间不低于70%,森林覆盖率由11%提高到40%的效果。北部郊野公园实现绿美结合,南部白洋淀更是被誉为“华北之肾”。


白洋淀风光


在创新驱动方面,雄安新区规划过程中落实“高端高新”。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高起点布局高端高新产业,限制承接和布局一般性制造业、中低端第三产业。



在文化引领方面,雄安新区规划过程中力图实现对“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弘扬。塑造“中华风范、淀泊风光、创新风尚”的城市风貌与“中西合璧、以中为主、古今交融”的建筑风貌,营造“一方城、两轴线、五组团、十景苑、百花田、千年林、万顷波”的空间意象。



在品质生活方面,雄安新区规划中力图实现湿地与城市和谐共融。布局疏密有度,组团有序。按照“15-10-5”分钟可达圈层、差异化配置服务设施,形成社区、邻里、街坊三级生活圈。



此外,雄安新区规划还将韧性安全理念贯穿“规划-建设-运行”全过程,建设国际韧性城市典范。疏蓄结合,高标准建设白洋淀防洪排涝体系,按水系标高确定城市竖向,建立完善的综合防灾体系。



03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规划中的新理念落实


相较于雄安新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则具有从经济洼地到价值高地的示范意义。长三角“多中心、网络化”结构逐渐成型,着力打造“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和“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


工业经济时代:等级结构;后工业经济时代:扁平网络结构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在规划过程中贯彻“理水为要、人水共生”的生态绿色理念,实现蓝绿空间不低于68%,给河湖以空间,丰富滨水亲水功能,建设淀山湖生态绿心、清水绿廊、蓝色珠链,顺应与传承水乡圩田特色空间格局。发挥水在交通、生活、文化等领域的多功能与多属性。



要推进环太湖地区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形成系列配套保障措施,为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提供借鉴,为全国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作出示范。


——习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创新驱动方面,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在规划过程中构建风景中的“研学产”多元网络。以绿色经济为引领,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五类经济”,三地拉长长板、创新共进。



要发挥数字经济优势,加快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三省一市要集合科技力量,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尽早取得突破。要支持一批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


——习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文化引领方面,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在规划中塑造“新江南水乡”的人居典范。营造“小尺度、低高度、中密度”的城镇空间,通过六条历史水路串联古镇,传承水乡特色空间格局与风貌,将“粉墙黛瓦、小桥流水、青石店幌”的江南风韵与“简洁雅致、清新明亮、疏密有度”的现代特征巧妙结合。


水乡风光

示范区主要历史水路和城镇分布示意图


长三角区域城市开发建设早、旧城区多,改造任务很重,这件事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城市长远发展,再难也要想办法解决。同时,不能一律大拆大建,要注意保护好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


——习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品质生活方面,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在规划中通过“小镇网络、水乡单元、风景链接”实现全域功能与风景共融。构建四类小镇构成扁平化的网络体系,形成“河湖田镇村”共生的水乡单元,传承水乡生活基因、诗意栖居,实现蓝道、绿道、风景道三道复合。


水乡单元空间布局模式示意图


此外,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在规划中落实韧性安全理念,通过统筹流域与区域,提高区域安全。通过清淤疏浚、岸线修复、水系连通、水岸联治、退渔还湖等措施保护核心水面;通过骨干河湖连通、周边湿地建设,完善各级泄洪通道,实现“活水畅流”;通过缩小圩区,提升蓄滞洪能力。



要在补齐城乡基层治理短板、提高防御自然灾害能力上下功夫、见实效。


——习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3

未来展望


未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建设:


要更全面地贯彻生态文明思想,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要求,从静态的“蓝绿空间保护”转向动态的“生物多样性培育”。推进生态修复,培育生物通廊和栖息地,重塑本土化生境,挖掘生态空间的多元价值,提供更优质、可持续享有的生态产品;


要更积极地培育创新发展动力,从要素投入发展模式转向创新引领发展模式,拉长三地各自长板,共同构建创新综合体;


更特色地彰显“江南水乡文化”魅力,从外在的“建筑形态构建”转向内在的“生活方式塑造”,活化水空间基底,回归水乡生活场景,打造出示范区鲜明的“新江南水乡文化”IP;


更创新地探索跨省域一体化协同机制,借助市场力量、调动自下而上的参与性,在“法定机构+市场运作+业界共治”等方面创新治理模式,重点在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政策、统一管控“四个统一”上重点突破。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王凯:建筑与城市应当互相成就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王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初步认识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王凯:后疫情时期的规划行动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